内部审核的基本特点
文章来源:三立 发布者:admin 发布时间:2013-4-13 15:08:50 阅读量:46
一、内审的主要动力来自管理者
有时开展内审活动可能是为了达到标准要求在外部审核前纠正不足,但是最为重要的是管理者认识和支持。没有管理者的支持就难以开展,也不会取得应有的效果。内审应是种自觉的、持续的内部管理行为,而不是一项被动的应付性的活动。外部审核,对第三方来说,主要是由组织申请而进行的认证注册活动;对第二方来说,主要是为了选择控制供方而进行的认证注册活动;对第二方来说,主要是为了选择控制供方而进行的活动。
每次内审应致力于发现问题和改进,这是衡量内审有效性的标准之一;而外部审核重点是进行评价,并据此作为认证注册或选择、控制供方的依据。
内审是以自己的组织名义由内部审核员进行的,第三方或第二方审核是以审核机构或顾客名义进行的。第三方审核人员必须是国家认可的具有资格的人员,第二方审核通常是顾客内部人员。
由于内审员都比较熟悉自己组织的情况,因此在审核时可简化某些程序,如文件审查、首次会议等;但在某些方面又有所加强,如纠正措施、跟踪审核等。
内审也是一项规范化活动,如要求有计划,审核员应具备资格,审核结果应形成报告等。但其规范化程度与第三方审核比则要低些。内审常常因为提高有效性和效率问题,而对原有的规范化的做法和要求进行纠正,灵活性较高。
对纠正措施的实施过程及结果的跟踪控制,内审不但能做到及时,而且能将有效部分纳入文件,因而也较有效;外部审核的跟踪控制只能定期进行,且只对纠正结果进行评价。
内审不仅仅对质量管理体系,它还可涉及组织其他系统的改进;而外部审核关心的主要是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。内审在时间上比外审更充裕,在内容上比外审更广泛。内审员可与被审核方共同研究制定纠正措施,第三方审核员通常只提纠正要求,不提纠正措施建议。
内审可作为管理者介入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工具来使用,其目的是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正常、有效地运行;外审则是第三方或第二方对组织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价的工具。